关闭
按回车键搜索或按ESC键关闭

新闻中心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公益,博爱医院永恒不息的旋律[今日路桥]
发布时间:2020/10/28 16:24:00
来源:台州博爱医院医共体
字体:

公益,台州市博爱医院永恒不息的旋律[今日路桥]
公益,台州市博爱医院永恒不息的旋律[今日路桥]

 

  □本报通讯员  王林杰

 

  日前,台州市博爱医院入围了2020年全国“敬老文明号”表彰名单。该院是我区一家民营医院,从租房建院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4年来经历了数次转折飞跃,而与其发展息息相关的是该院在公益事业上的投入和坚持。

  做一次公益很容易,但要让一群人真心实意做几十年公益却需要旗帜的指引。在博爱医院,有些事情做着做着就成了一面旗帜、一种文化,让所有博爱人在不知不觉中以此为勉、向善而行。

 

  持之以恒  积善成德

  1996年博爱医院建院初期,一位跋山涉水从大陈岛赶来就医的病友,向医务人员讲述了当时岛上匮乏的医疗条件和老垦荒队员的生活情况。为缓解岛上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博爱医院在当年两次赴岛送医、送药。岛上垦荒队员的故事和精神鼓舞着处于创业初期的博爱人,于是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医院党委每年都会组织党员干部及职工上岛开展义诊、健康宣教、生活护理等公益活动,同时也把大陈岛定为红色教育基地。24年来,该院先后组织352人次上岛,义诊服务3700余人次,向当地群众免费捐赠药品6万多元,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1.3万余份。

  除了上岛提供医疗服务之外,慈善义捐在博爱医院蔚然成风。自2007年台州市设置“5·15慈善公益日”起,博爱医院每年都会组织开展“5·15慈善一日捐”或“中华慈善日”慈善捐款活动,14年来累计捐款近45万元。在此基础上,医院党委还衍生了“党员一日一捐”等活动。为更好地结合医疗行业特性开展慈善救助工作,解决困难群体“看病贵”的问题。2011年5月,以博爱医院牵头相关社会群团组织成立浙江省新台州人健康救助基金会(现更名为浙江省天瑞救助基金会),基金专项用于扶持弱势群体、救助贫困患者,使他们不因病致贫,不因贫而失去重获健康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救助基金在内,医院为特困病人、无主病人进行定向帮扶,减免医疗费用近1495万元。

  2008年,博爱医院成立“路桥义工健康服务支队”,在医院党委的组织带领下,几乎每隔一周便会开展一次健康义诊活动,足迹遍及全市各县(市、区)。2020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服务支队给出行不便的群众义务送药,解决“断药”问题,为周边企业送抗疫中药包、指导防控工作,助力复工复产。每逢春节、雷锋日、重阳节等重要节日,服务支队都会组织医护人员、志愿者到各老养机构给老人们免费送医、送药,关心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情感慰藉。多年来,累计开展公益下乡义诊近500场次,累计义诊服务10万余人次,志愿服务逾30万小时。

 

  宁静润泽  遍地生花

  这些年,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在博爱医院不胜枚举。无偿献血、老年大讲堂、暖心小屋、东西结对帮扶等,一直没有停歇,同时还涌现出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的孙尤江、周志米,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王天兴等爱心职工。

  博爱医院将公益活动视为医院发展的“生命线”,将公益的“血液”融入员工的生活,厚植医院公益文化,温暖医患关系。2009年,14岁的云南少年王剑被诊断为胸椎结核,求医多年不见好转,这让本就困难的家庭债台高筑、不堪重负。医院考虑王剑家庭困难的实际,由脊柱专家完成诊治并全额承担10万余元医药费,同时安排其兄长王永祥在医院后勤工作,康复后的王剑还得到了医院与学校的帮助免费就读当地初级中学。为报答救助之情,王永祥11年来勤垦工作、从不懈怠,兄弟俩更是把医院当作自己的家,这份情谊成为医院的一段佳话。

  “浙江好人榜·助人为乐奖”“台州市首届慈善集体贡献奖”“浙江慈善奖·志愿服务奖”“发现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榜”“感动台州提名人物(群体)”……满墙的荣誉,彰显博爱医院对社会公益责任的深刻认识和热心付出,更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医院的高度认可。

  助人者,人恒助之。博爱医院对公益的执着源自办院的初衷和医者的初心,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善”,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打开了医院自身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医院永恒不息的旋律。 

 


原文地址:http://paper.lqnews.cn/html/2020-10/28/content_9149_12543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