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代谢综合征TLC项目组 张翔/文)
酒精是广受欢迎的精神活性物质,
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大脑里
畅通无阻的物质之一,
左右你的情绪和判断。
适量时,抑制矜持和害羞,
让你果断行动,抱得美人归。
过量时,损害人的判断,
做事匪夷所思,让人追悔莫及。
醉酒,就是急性酒精中毒。酒精是中枢神经抑制剂,可抑制神经冲动的形成和传递,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抑制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症状。随着血液酒精浓度(BAC)的增加,从微醺,到酩酊大醉,再到烂醉如泥,极端情况导致死亡。醉酒过程大脑发生哪些变化?酒精如何绑架大脑?本篇是酒的系列科普之四,继续讲述酒与人的恩怨情仇。因为谈酒,就讲九点。
饮酒后出现皮肤潮红、出汗、头疼、恶心和心率加快等症状,主要是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引起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散热增多,引起身体潮热流汗,确实有暖身的感觉。但是,醉酒时,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被抑制,如果醉倒在寒冷的街头,下丘脑已经无力纠偏,继续散热,是会失温冻僵冻死的,所以饮酒取暖并不靠谱。
酒精首先抑制大脑皮层前额叶,它负责理性逻辑、判断决策和行为管理等等,抑制不合适的社交行为和原始冲动。当酒精抑制了大脑皮层前额叶,理性思维缺失,被它抑制的皮层下边缘系统失去了控制,便出现一些失控的兴奋行为,滔滔不绝,争强好胜,说出平时不敢说、不该说的话,做出平时不敢做、不该做的事。酒精的本质作用是抑制,不是兴奋,抑制了负责抑制的,被抑制的兴奋释放出来了。如果适可而止,止于微醺,可以舒缓压力、减少焦虑,所以小酒怡情,不无道理。
欣快、愉悦来自哪里?
酒精促进伏隔核等部位释放多巴胺、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内啡肽等等,让人产生愉悦、欣快的感觉,这种愉悦感促使人们继续饮酒,欲罢不能。酒精刺激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超量释放,确实是放松减压抗焦虑的,但也是酒精成瘾或称酒精依赖的发病机理。好消息是酒精与毒品不一样,成瘾很慢很慢;坏消息是酒瘾与毒瘾一样,戒断很难很难。
酩酊大醉,反应迟缓。
当酒精的抑制从前额叶扩展至运动中枢、感觉中枢等等,反应迟钝,判断力丧失,难以驾驶车辆,玩游戏也遭人嫌弃。大醉之时,除了脾气大、口气粗,酒壮怂人胆,啥事都做不好。人们常说喝点酒力气大、跑得快,那是不存在的。当皮层下的边缘系统也被抑制时,这种表面兴奋的现象也会消失,酩酊大醉,进入沉默寡言阶段,昏昏欲睡。
共济失调,步履蹒跚
身体平衡和运动协调是多部门合作完成的,酒精抑制从大脑皮层扩展到小脑,引起共济失调,醉酒的人步履蹒跚,谁也不服就扶墙。如果大脑皮层运动中枢也被抑制,骨骼肌也没有力气了,那就是烂醉如泥,谁也扶不起了,醉卧街头。重度醉酒时大脑皮层活动完全抑制,意识丧失,昏迷不醒。喝成这样,是必须尽快送医的。
恶心呕吐,吐到胆汁
醉酒时,脑干的呕吐中枢以及隔壁的化学感受器触发区,会发出信号,引起恶心呕吐。虽然吐得死去活来,胆汁都吐出来了,要承认,呕吐是防御,是保护性反应。但是,当呕吐发生在意识模糊时,呕吐物呛噎引起气道阻塞,可能导致窒息,意外死亡。
呼吸抑制,Game Over
人脑的低级中枢——脑干,控制着呼吸、心率和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是全自动的,不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调控,这是一种保护性设计,一般的剂量,酒精对脑干无可奈何。即使喝到昏迷不醒,一般也不至于失去呼吸、心跳和血压。但如果喝酒速度过快、数量过多,血液酒精浓度(BAC)达到致死浓度,连脑干的功能也会被抑制,呼吸停止,Game Over。成年人致死量约为250~500ml纯酒精,大约1~2斤高度白酒。
记忆丧失、故事断片
这是第二天的事,放到后面。醉酒的人断片,第二天想不起喝醉后发生的事情。大脑深处的海马体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重点是将短时记忆转换发送到长期记忆的大脑皮层。酒精阻止了海马体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停留在临时记忆,饮酒时大包大揽,酒醒后统统不算。再者,醉酒后找不到家,也是由于海马体抑制,失去方向定位。另外,大脑皮层前额叶和海马体,要到成年后才发育成熟,而酒精恰恰对这二个部位伤害最大,所以,青少年不宜饮酒。
最后,三言两语说说解酒药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确切有效的解酒药,浓茶、咖啡、可乐、蜂蜜、牛奶、糖水等等,统统只是传说。包括先吃点食物垫垫肚,让胃幽门收缩,减缓酒精吸收,也仅仅减缓速度。决定醉酒程度的,是酒精数量和饮酒速度,衡量指标是血液酒精浓度(BAC)。
代谢综合征TLC项目组,专注中心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代谢综合征的非药物治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TLC),如果依从,可以减轻、有望逆转代谢综合征。
讲述代谢综合征的非药物治疗,授人以渔,是我们的宗旨。介绍医学、营养学、运动学知识,合理营养,科学运动,甄别减肥的误区,避免减肥的陷阱。原创不易,感谢你的:关注、点赞、点在看、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