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代谢综合征TLC项目组 张翔/文)
你是否听说“头孢配酒,说走就走”?
指的是头孢类抗生素与酒同服,
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也就是乙醛中毒,
轻者就像喝酒红脸,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本文是酒的科普系列之三,笔者会努力通俗讲述:№1 为什么有些人喝酒红脸?№2 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3 头孢+酒,到底会发生什么?№4 哪些药物不能与酒同服?№5 药物与酒,需要隔离多久?
№1
为什么有些人喝酒红脸?
喝酒之后,酒精在体内的分解代谢过程如下:酒精(乙醇)→乙醛→乙酸→CO2+H2O+热能。其中的第2步,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乙醛→乙酸,乙酸是基本无毒的,而且,乙酸→CO2+H2O+热能,最终离开人体,完成酒精代谢。咱们亚洲人,约1/3乙醛脱氢酶缺乏或变异,就是喝酒红脸的人。这类人怎么分解乙醛?在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系统、过氧化氢酶(Catalase)等的作用下,也能缓慢代谢乙醛,最后同样分解为乙酸。但是,分解速度慢呀!于是,乙醛蓄积,出现中毒,乙醛的毒性比酒精(乙醇)大10倍以上,轻者:脸红心跳、全身瘙痒、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等;重者: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甚至休克。至此,回答了有些人喝酒红脸问题。
№2
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为什么能戒酒?服用双硫仑后,即使少量饮酒,你也会觉得不舒服、很难受,让你惧怕喝酒、讨厌喝酒,从而试图戒酒。怎样的不舒服很难受?就是上文提到的乙醛中毒:脸红心跳、全身瘙痒、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等,也就是双硫仑样反应。为什么会有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抑制、阻断了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和作用,乙醛难以分解成乙酸,从而出现乙醛蓄积中毒。双硫仑样反应发病迅速,5~30分钟发病,通常数小时缓解。但是,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等严重者,必须尽快送医。反应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喝酒数量、药与酒的间隔时间密切相关,与酒的种类基本无关。
№3
头孢+酒,到底会发生什么?
部分头孢类药物,当然不限于头孢类,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让那些本来二种酶都活跃的善饮者,变成了喝酒红脸的乙醛脱氢酶缺乏者。于是乎,出现了乙醛蓄积中毒,也就是双硫仑样反应。如果仅限于“脸红心跳、全身瘙痒、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这些一般症状,还能勉强接受。如果症状严重,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甚至休克,危及生命,有谁还能接受?特别注意:原本喝酒脸不红、心不跳的善饮者,此时已是喝酒红脸的弱鸡,所以,别逞强!别搞事!头孢与酒,还是绕道而行、避而远之为好。
№4
哪些药物不能与酒同服?
不能与酒同服的原因很多、涉及药物很多,本文仅指可能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与双硫仑有类似化学结构的药物,比如有甲硫四氮唑基团或甲基三嗪侧链等等的药物,与酒同服,抑制、阻断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和作用,都有可能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亦即乙醛中毒。主要有: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磺脲类。头孢哌酮报告最多,可能最为敏感,请注意。详细清单,看图片吧。
№5
药物与酒,需要隔离多久?
普遍的说法是:服药前3天、服药期间、服药后7天,禁止喝酒。为什么时间这么长?
1、药物完全代谢排出,据说,据说需要6个半衰期。有的药物一日三次,那么半衰期只有数小时;有的一日一次,那么半衰期二三十小时;有的长效,一周一服,半衰期就超百小时了。6个半衰期,差距就大了去了,药物说明书都会注明半衰期的,依据半衰期,估算间隔时间。
2、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时间。主要取决于喝酒的数量,因为肝脏代谢速率基本一定,大约0.15~0.17g/kg/h。比如,一名体重75kg体型正常范围的健康成年男性,1小时代谢酒精=(75kg×0.68)×0.15~0.17g/kg/h×1h≈8g酒精≈10ml酒精。不同于定量吃药,喝酒常常超量,先算数量,再算时间。
3、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据说停药后4~5天才能恢复。即使药物降解了,乙醛脱氢酶还未恢复活性,就急着喝酒,是不是草率了?
那么,加上安全系数,系上保险带吧:服药前3天、服药期间、服药后7天,禁止喝酒。道理明白就好,间隔时间,自己拿捏。
我想,能够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是不是应该在包装醒目位置提醒?无论如何,一起默念戒律、结束本文吧: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
☆ ☆ ☆ ☆ ☆
代谢综合征TLC项目组,专注中心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代谢综合征的非药物治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TLC),如果依从,可以减轻、有望逆转代谢综合征。
讲述代谢综合征的非药物治疗,授人以渔,是我们的宗旨。介绍医学、营养学、运动学知识,合理营养,科学运动,甄别减肥的误区,避免减肥的陷阱。原创不易,感谢你的:关注、点赞、点在看、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