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化策划中心 丁建萍/文)
上篇,讲述急性酒精中毒,就是醉酒,严重后果概括如下。1、意识模糊,呕吐物呛噎引起气道阻塞,可致窒息死亡;2、天寒地冻醉卧街头,可因失温冻僵冻死;3、达到致死剂量,可致呼吸中枢抑制死亡。
本篇,介绍慢性酒精中毒。2024年6月28日,WHO发布关于酒精的重要事实,如下图,已经提纲挈领概括。本文是酒与人的科普系列之五:长期过量饮酒,对人体有哪些严重的慢性危害?
这是酒精对人的最早期、最多见的慢性危害。病因主要是长期过量饮酒,从脂肪肝,到肝炎,再到肝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就是肝硬化。脂肪肝形成,是由于酒精代谢优先,抑制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生成,促进肝内脂肪堆积。肝脏的脂肪分解减少、脂蛋白合成下降,肝脏脂肪向外转运减少,这又增加了外周脂肪分解及甘油三酯合成,引起高脂血症,这些脂质还是转移进入肝脏,最后形成脂肪肝。
从酒精性脂肪肝,到酒精性肝炎,最后形成酒精性肝硬化,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肝掌、蜘蛛痣是肝硬化典型的外在表现,肉眼可见。主要原因是肝功能损伤,对雌激素灭活作用降低,导致血中雌激素升高,引起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在脂肪肝、肝炎阶段,是可以减轻、甚至逆转的;发展到肝硬化,不可逆转,只能减缓进程。没有预防和治疗的特效药,最好的预防是戒酒或减量,最好的治疗也是戒酒或减量。
饮酒与心脑血管病。
饮酒对血压的双向影响。酒精,特别是它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所以饮酒后一定时间内,比如酒精分解完成之前,血压是降低的。但是,血液中酒精清零之后,血压回到原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长期看,饮酒是升高血压的;酒后短暂的降压,不是饮酒的充要条件。
酗酒,酒精成瘾,酒精依赖,酒精滥用,酒精使用障碍,等等,这些词,差不多是同一概念。酒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成瘾性物质,酒精刺激多巴胺释放,激活大脑奖赏回路,让人产生愉悦感、欣快感,由此,人们对酒精渴求、适应、耐受,从而饮用数量、频次增加,进而产生依赖,最终形成病理性快乐中枢,酒精成瘾。酒精与毒品不同之处是成瘾很慢,相同之处是戒断都很难。
这些患者,绝大多数已经酒精成瘾。分为:韦尼克脑病、柯萨可夫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酒精性震颤-谵妄、酒精性癫痫、酒精性精神和行为障碍6种综合征。望文生义,便知轻重。
酒精导致胃肠道吸收不良造成的维生素B1缺乏,是韦尼克脑病和柯萨可夫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酒精抑制乙酰胆碱活性,导致海马体和大脑前额叶胆碱能神经元异常,引起认知功能下降,是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的主要发病机制。酒精性震颤-谵妄、酒精性癫痫主要发生于戒断期,是急性戒断综合征的表现。酒精对多巴胺、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等中枢神经递质的异常作用,导致酒精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慢性酒精相关性脑损害的初期、早期阶段,韦尼克脑病和柯萨可夫综合征,这个阶段,通过非肠道途径补充维生素B1,并果断戒酒,是最后的逆转机会,有望完全康复。
酒精是1类致癌物。2019年国际肿瘤研究中心(IARC)对致癌物的分类标准如下:1类是指对人具有致癌性,2A类是指对人很可能致癌,2B类是指对人可能致癌,3类是指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可见1类是证据确凿的致癌物,我们熟知的烟草、酒精、黄曲霉毒素、中式咸鱼、幽门螺杆菌、马兜铃酸、槟榔、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等,都是1类致癌物。
☆ ☆ ☆ ☆ ☆
讲述代谢综合征的非药物治疗,授人以渔,是我们的宗旨。介绍医学、营养学、运动学知识,合理营养,科学运动,甄别减肥的误区,避免减肥的陷阱。原创不易,感谢你的:关注、点赞、点在看、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