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化策划中心 丁建萍/文)
关于酒,连续写了5篇,不下1万字。这是第6篇,讲讲酒的热能去路。酒精的热能系数高达7kcal/g,远远高于碳水化合物(4kcal/g,以下简称碳水)、蛋白质(4kcal/g),仅次于脂肪(9kcal/g)。那么,喝下的酒,分解产生的热能,能否被人体有效利用譬如肌肉做功?能否替代、节约脂肪和碳水?能否增加脂肪和碳水的囤积?能否让我们肥胖?
1、啤酒的热能。超市里的预包装食品,大多是有营养成分表的。但是,多数国家,酒类包装没有强制要求标注营养成分表,所以,除了酒精含量,就靠蒙了。日本的酒是有营养成分表的,我托人拍了一些日本啤酒标签。为什么只拍啤酒?因为啤酒相对含有较多其它产热营养素。我们一起看看、一起算算酒的热能。
上图,左,酒精度5.0%vol,碳水4.0g/100ml,计算100ml这款啤酒的热能:5.0%vol×100ml×0.79g/cm³×7kcal/g+4.0g/100ml×100ml×4kcal/g=27.65+16≈44 kcal/100ml。这是一款加糖、果汁的啤酒,相当于经典可口可乐(43kcal/100ml)或百事可乐(45kcal/100ml),各种传统配方的含糖饮料,含热能也都差不多。
上图,中,酒精5.0%vol,碳水1.0g/100ml,计算相同,过程省略,这款啤酒的热能32kcal/100ml。这是一款经典的啤酒,没有添加糖。我们国内的啤酒,大抵如此,一般不加糖。
上图,右,酒精5.0%vol,碳水3.0g/100ml,过程省略,热能42kcal/100ml,这也是一款加糖、果汁的啤酒。更多啤酒成分表,请看下图。
2、葡萄酒和黄酒的热能。葡萄酒,发酵结束后,多多少少残留一些未发酵的碳水。葡萄酒分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干红、干白是指特意去除了残糖的葡萄酒,残糖不到1g/100ml,可以忽略不计,热能基本来自酒精。例如12%vol干红100ml的热能:12.0%vol×100ml×0.79g/cm³×7kcal/g≈66 kcal/100ml。甜型葡萄酒的残糖量约10~12g/100ml,计算热能时,不能忽略,切记加上碳水。综上,建议喝干红、干白,减少不必要的糖分。
现在的黄酒,也分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酒精度6.0~16.0%vol,总糖1.5~10.0g/100ml,非糖固形物0.5~1.8g/100ml,计算热能,记得三项相加。说明一下,非糖固形物,是指除总糖外的其它固形物,包括蛋白质及其分解物、甘油、不挥发酸、灰分等物质。总的来说,传统的12.0%vol以上黄酒的热能,与同型葡萄酒相仿。
3、白酒的热能。白酒是蒸馏酒,所以应该不含碳水、蛋白质、脂肪。白酒中的固形物,包括酯、酸、除乙醇外的醇类,数量微少,热能可以忽略。白酒的酒精度高,相同数量的白酒,热能远超啤酒、黄酒、葡萄酒。例如,52%vol某白酒100ml热能:52%vol×100ml×0.79g/cm³×7kcal/g≈288kcal/100ml。
4、关于酒的热能,小结一下。
(1)以上计算的是装在酒瓶里的酒的热能,喝到嘴里,进入身体,约5~10%通过尿液、汗水、呼吸以原型排出,不产热。再者,啤酒撒泼一些、白酒蒸发一点,所以,计算酒在身体里的产热能,应该打9折,以90%计。
(2)酒精才是酒的有效成分,热能系数高达7kcal/g,酒中热能多少,决定因素是酒精含量,就是酒精度。因此,相同数量的酒类,白酒热能遥遥领先,次为葡萄酒和黄酒,最低的是啤酒。
(3)酒量大小,是指能喝多少酒精,酒精度低的喝得多,酒精度高的喝得少,同一个人达到同样醉酒程度,喝下的酒精总量相仿。那么,直接从酒中摄取的能量,就看酒中存在的其它营养物质的多少。因此,饮用高残糖啤酒、甜黄酒、甜葡萄酒、自酿的发酵酒(黄酒、果酒)时,摄入的热能较多。所以说,“液体面包”、“啤酒肚”不无道理。
1、在体内多种酶的催化下,酒精(乙醇)→乙醛→乙酸→CO2+H2O+热能,尽管解酒酶有所不同,代谢路径基本不变。在肝脏中,酒精(乙醇)→乙醛→乙酸,这个过程,因为不耦合NAD+或FAD+,不会产生可利用的热能。在其它组织细胞中,继续代谢,乙酸→CO2+H2O+热能,这个过程,出现二条路径。
路径之一是:细胞线粒体中,在乙酰辅酶A合成酶的作用下,乙酸活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乙酰辅酶A是三羧酸循环的一个枢纽性中间代谢产物,碳水、蛋白质、脂肪三大产能营养素,都是通过乙酰辅酶A进入共同的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彻底变成CO2和H2O,并合成能量ATP,为组织细胞供能。但是,乙酰辅酶A合成酶的表达,受到严格调控,表达量很低,所以,大多数乙酸不能活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
路径之二是:直接氧化生成CO2和H2O,乙酸→CO2+H2O+热能,当然同样释放热能,但是直接以热的形式排出体外,不能为组织细胞供能。
2、喝酒后全身发热,甚或满头大汗,心率加快,毛细血管扩张,流经皮肤的血流增多,乙酸分解释放的热能,经皮肤直接散热,维持了体温恒定。这个过程,至少维持了基础代谢中的体温部分,从而替代、节约了一些脂肪和碳水消耗。
酒精代谢速率基本一定,大约0.15~0.17g/kg/h,表示健康成年人每h小时每kg含水体重分解酒精0.15~0.17g。
例如,某位“有效体重”75kg的男士,每小时分解酒精量:75kg×0.68(Widmark常数)×0.16g/kg/h×1h≈8g,每小时酒精分解产生的热能:8g×7kcal/g=56kcal/h,每小时这位男士的基础代谢值:1kcal/kg/h×75kg=75kcal/h。从这个角度,即使酒精产生的热能可以做功,也不足以维持全部基础代谢。
实际上,酒精产生的热能,除了维持体温,剩余的,由于皮肤毛细血管持续扩张,热能可能白白散失,仅仅有利于维持体温。
3、酒精的热能去路,小结一下。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酸,大多数不能活化为乙酰辅酶A,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不能为组织细胞供能。由于,喝酒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而额外增加了散热,以及,酒精代谢速率较低,产生的热能不足以维持基础代谢,估计仅能用于维持体温恒定。假设,某人是酒精成瘾者,长期一日三餐仅仅喝酒(数量不限),如孔乙己那样象征性吃几颗茴香豆,而不吃其它食物,长此以往,不仅不会肥胖,反而越来越瘦,并且伴随营养不良。
首先,酒精的热能系数虽然很高,代谢产生的热能很多,但是多数浪费散失,仅能用于维持体温。当然,这也是能替代、节约脂肪和碳水的。这笔账,先记下。
其次,各种各样的酒,或多或少含有其它产热营养素,特别是高残糖啤酒、甜黄酒、甜葡萄酒、自酿的发酵酒(黄酒、果酒),附带的热能较多。这些热能与酒精不一样,是人体能够有效利用的。多少不一,必须算上。
再次,重点来了。不同于平常吃饭,区区十几分钟吃饱洗碗,喝酒几个小时稀松平常,这期间,多少下酒菜吃进去?下酒菜多是高能量密度的美味佳肴,是不是?而且,酒精不像碳水、蛋白质、脂肪这些产能营养素,具有正常的饱腹感。酒精本身,不但没有饱腹感(传统含糖饮料也是),酒精和高脂、高糖食物互相促进,共同激活大脑多巴胺奖赏回路,喝得更嗨,吃得更多。
最后,酒精不是人类营养素,人体会把酒精视作毒物,肝脏必须放下手头工作,优先代谢酒精。伴随吃下的高能量密度的美味佳肴,被搁置一边。最终导致多余的能量转为脂肪,首先囤积于肝脏,导致酒精性脂肪肝;其次囤积于腹部,形成中心性肥胖——“啤酒肚”。
核心提示,简而言之:只喝不吃,不胖反瘦;又喝又吃,岂能不胖?个别只喝酒不吃菜人士,单纯喝酒不会长胖,但会带来许多疾病,详见之前连续5篇关于酒的小作文。大多数人,又吃又喝,喝酒分泌多巴胺,促进食欲,吃下更多食物,尤其是高能食物,岂有不胖之理?
☆ ☆ ☆ ☆ ☆
代谢综合征TLC项目组,专注中心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的非药物治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TLC),如果依从,可以减轻、有望逆转代谢综合征。
讲述代谢综合征的非药物治疗,授人以渔,是我们的宗旨。介绍医学、营养学、运动学知识,合理营养,科学运动,甄别减肥的误区,避免减肥的陷阱。原创不易,感谢你的:关注、点赞、点在看、转发分享。